疫情当前应加强支持为经营主体发展“解渴”来源:《农村经营管理》2020年第3期浏览数:23次
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,越是面对风险挑战,越要稳住农业,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。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,他们在春耕生产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,如生产用工难、资金周转难、农技推广难、农资下乡难、产品上市难等。要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坚持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“两手抓”“两不误”,需要各有关部门对当前疫情的影响作充分估计、准确研判,精准掌握新型经营主体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需求,积极采取管用有效措施,不误农时抓好春季农业生产,努力减轻疫情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冲击。 一解用工渴。疫情发生后,各地立即启动不同级别的疫情防控应急响应,采取严格的道路交通管控措施,再加之流入地限制开工以及户籍排查、居家隔离等举措,大批从事农业产业的人员无法正常返工返岗,难以满足春耕备耕期农资供应、田间管理等用工需求。针对当前新型经营主体用工难的问题,组织当地农民和返乡人员就近就地参与农业生产,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互助合作、互换用工,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,借助各类信息传播平台,对农业生产者进行在线辅导,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,是立竿见影、行之有效的良策。 二解资金渴。融资难、融资贵一直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“老大难”问题,此次疫情的发生,对其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。为确保新型经营主体正常运转,各地应积极协调金融、税收部门,从贷款、保险、补贴、税费等方面发力,如开辟融资绿色审批通道,加大贷款投放,对到期还款有困难的,给予展期或续贷;免除政策性农业保险中需要经营主体承担的保险费;给予一些农业企业享受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;对新增、续保项目,下调担保费率,免收受困客户展期担保费等,帮助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经营主体,平稳渡过疫情“寒冬”。 三解农资渴。疫情期间各地采取的封村、封路等硬核措施,对疫情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,但同时也导致春耕生产所需种子、化肥、农药等难以及时运送下乡,畜禽养殖行业面临饲料供应中断、种苗无法补栏的风险,必须高度重视。对此,需要各级部门畅通农资运输通道,加强农资供需情况监测调度和调剂调运,不误农时,保障各类农资供应运输。鼓励农资企业和经销商开展“点对点”生产、配送,确保农民有农资可用。同时,还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,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,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。 四解技术渴。每年的春耕春管时节都是农技服务需求旺盛期,今年因疫情防控需要,农技服务不仅要跟得上,还要创新服务方式,保障全年生产有序开展。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、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,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利用广播电视、电话、网络、微信等手段,为经营主体开展在线培训、在线指导、在线答疑。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推行包村联户服务,以农技人员联系扶持科技示范户、示范户再辐射带动农民方式,发挥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作用,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。 五解销售渴。严抓疫情防控形势下,一边是流通环节不畅,农产品无法运出而出现供需不匹配、短缺与滞销并存现象,一边是大量消费需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,农产品销售模式和渠道也亟待适应新变化。如何确保农产品出得了村、进得了城、卖得上价,是经营主体最为关切的问题。各地可利用现有平台组织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,推动产销对接。鼓励合作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防疫保供新模式,促进农产品实现线上直供,打通销售渠道肠梗阻。联合各大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公司,借助他们的供应链优势,开展扶农助销,化解农产品滞销困境。 疫情面前,考验的不仅是政府部门的智慧和魄力,也检视着新型经营主体的自强自立和风险应对能力。应当看到,许多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农业企业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勇担当,敢创新,在疫情防控、稳产保供中表现相当亮眼。随着疫情形势日趋转好,政策“解渴”甘霖及时倾注,经营主体必能继续迎难而上,迎来美好春天。 上一篇: 一张图看懂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申请审批流程
|